发布时间 :2019-08-01 作者 :admin
据相关报道,自中央网信办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组织开展“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”评估工作以来,截至5月下旬,收到举报信息近5000条,涉及1800余款应用。
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,数字科技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日渐凸显。朋友圈里晒的几张照片,或许已经出卖你的住址;使用手机应用,殊不知后台正在收集你的信息;街边顺手连的免费WiFi,不到十分钟可能就窃取了你的支付密码……就这样,我们的个人信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窃取了。
不仅如此,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也会导致个人信息泄漏,例如“应用越界索权”问题就成了大家最近关注的焦点之一。据上海市消保委通报《第三期手机APP涉及个人信息权限评测》结果显示,被测试的39款手机应用中仅14款获取的敏感权限与实际功能相对应,剩余应用均存在过度索取用户信息的行为。使用作业辅导应用,要读取你的定位;使用导航应用,需要你勾选获取通讯录名单;就连拍个照都要你的电话权限……“越界索权”已然成为一些手机应用的惯用套路,他们不单单以“自动勾选协议”、“用户登录即同意授权”等霸王条款滥采个人信息,更令人愤慨的是,许多恶意应用未经用户许可就私自“共享”隐私信息,将信息透漏给第三方牟取利益。
除此之外,还有部分非法商家或个人会利用伪基站向大众发送网银升级、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等虚假链接,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木马,进而窃取其银行密码等个人信息。北京的邓女士就曾遭遇过此类侵害:某天,她收到了一条短信,内容是提示其银行卡密码即将过期,如果要重新激活,需登入指定网站进行在线操作。就这样,在邓女士按要求“完成激活”后,其银行账户被转走一万五千元人民币。
除了要小心网络陷阱,大家还应警惕现实生活中的圈套。路边随处可见的促销活动,想参加需要关注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;店家说得天花乱坠的会员福利,其实是每天准时发送的推销短信;完成问卷调查就把小礼品免费邮寄到家?多半是为了获得个人信息进行二次销售。
花样百出的方式、层出不穷的套路,互联网时代下,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?
作为信息泄漏的直接受害者,大家首先应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。例如:安装应用时要谨慎授权;不要被虚假信息、应用广告所蒙蔽,不点击未知链接;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“信息登记”,带有个人信息的网页浏览记录等要及时清除。
宏景提供的注册信息隐私专家、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培训,教师团队由持有IAPP证书且具备丰富海外学习和教育经验的担当,让你轻松拿到IAPP认证的CIPM/CIPP/CIPT证书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版权所有: 深圳市泛特宏景咨询有限公司
粤ICP备10094233号
400-110-8128